<td id="u2u8e"></td>
      <big id="u2u8e"></big>

      <table id="u2u8e"><option id="u2u8e"></option></table>
    1. 0771-3108828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國務院關于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

      瀏覽次數: 時間:2017-12-13

      ——2012年6月27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杜鷹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我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況,請審議。
      一、近年來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進展及成效
      飲用水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做好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各地區、有關部門把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和投入力度,工程建設顯著加快,監管力度持續加強,城市和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飲用水狀況總體安全。
      (一)關于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笆晃濉逼陂g,全國設市城市和縣城公共供水日供水能力增加0.33億立方米,管網長度增加22.21萬公里,用水人口增加0.96億人。截至2010年底,全國城鎮(設市城市、縣城和建制鎮)供水人口6.3億人,供水普及率達90.3%。2011年,按照自2012年7月開始全面實施的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評價,全國設市城市公共供水廠出廠水水樣達標率為83.0%,設市城市和縣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水樣達標率為79.6%。目前,全國約85%的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劃定了保護區,編制了水源地保護規劃,城市飲用水水源達標率基本穩定在80%左右。
      2.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體系初步建立。2007年,經國務院同意,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和衛生部印發了《全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2006—2020年)》(以下簡稱《城市飲用水規劃》)。這是我國第一個關于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規劃。有關部門配套編制并實施了《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全國城市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規劃》和《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和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同時,還編制實施了與飲用水安全保障相關的水資源、抗旱、流域水污染防治、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專項規劃。
      3.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按照全國人大的統一部署,修訂了水污染防治法,增設了“飲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體保護”專章,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管理和執法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修訂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指標從35項增加到106項,加強了對水質微生物、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指標的控制。還頒布了水源保護區劃分、供水設施安全運行與維護、飲用水監督監測和應急管理等方面的標準和技術規范。
      4.水源地保護與監管制度逐步健全。建立了水源地核準和安全評估制度,分批核準了175處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名錄,組織開展了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工作。嚴格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科學劃分水源保護區,強化監督執法和應急指導。建立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年度評估機制、水源環保信息通報機制和水源環保規劃聯動機制。加強水源地監控能力建設,初步建立了多級水資源及環境監控網絡。加強地下水源保護及監管,啟動了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開展重點地區地下水超采治理。
      5.城鎮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強。修訂頒布了《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規定》,建立了水質報告和通報等制度,指導和監督供水企業按要求控制水質。自2004年起,每年對城市供水水質實施監督檢查和跨區域交叉互檢,對各地水質情況和應急體系建設等進行抽樣調查并通報。推進城鎮供水行業特許經營制度改革,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鎮供水建設和改造。初步建立了由政府、部門和企業組成的多層次城鎮供水應急預案體系。在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實現城市和農村飲水“同網同質同服務”。
      6.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覆蓋面不斷擴大。建立了國家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已覆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設置了1.34萬個水質監測點。在重點場所建立監測哨點,開展水性疾病監測和飲用水健康影響調查,充實中西部2234個縣級衛生監督機構的現場檢測設備配置。加大衛生監督檢查力度,2010年對供水單位的監督檢查戶次數比2005年增加了50%,每年組織開展監督抽檢并通報結果。自2011年起,將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納入醫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進飲用水衛生監督服務均等化,重點加大二次供水、學校飲用水等衛生監督。
      7.飲用水安全保障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笆晃濉逼陂g,中央投資大幅增加,累計安排1800多億元,主要用于水源工程建設、重點水源地保護、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城鎮供水設施建設與改造、監測能力建設、測土配方施肥等?!笆晃濉睍r期,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285億立方米(其中,城市新增140億立方米)。2011年以來,中央除繼續在上述領域投入約1067億元外,還啟動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率先在新安江流域建立了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落實了生態補償資金。
      (二)關于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順利實施。2005年以來,國務院先后批準實施了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衛生部聯合編制的《2005—2006年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程規劃》和《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2005—2010年,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共完成投資1093億元(其中,中央投資610億元,地方和群眾投資483億元),新建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3萬處、分散式供水工程68萬處。2004年調查核定的3.23億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到2010年底累計解決了2.21億,超額完成規劃任務。為解決剩余和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2009—2011年,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衛生部和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了新一輪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評估,并在此基礎上聯合編制完成了《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正在付諸實施。
      2.農村飲水安全狀況顯著改善?!笆晃濉逼陂g,通過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設、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等方式,人口較少民族、水庫移民、華僑農場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砷病區、血吸蟲疫區等涉水重大病區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中重度氟病區的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解決了4.5萬所農村學校1870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由40%提高到58%,供水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2011年,全國又解決了5560萬農村居民和838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
      3.政府主導、農民參與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協作,共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建立了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方式。中央補助投資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設,積極推行用水戶全過程參與,有效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絕大多數省級政府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并列入政績考核內容。
      4.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在工程建設中,各地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原則,明晰工程產權,落實工程管理主體,明確工程管理責任;按照補償成本、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確定水價,強化水費計收。有關部門出臺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用電、用地和稅收優惠政策。初步測算,實行電價和稅收優惠政策后,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費用可平均降低13%—21%。
      5.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不斷加強。堅持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加強江河湖庫等水源地保護與生態修復,積極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著力保障農村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強水質衛生監測,目前全國農村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已覆蓋所有省份。近年來,衛生部組織開展的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質衛生監測結果表明,水質合格率逐年穩步提高。實施農村集中式供水和學校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不斷提高衛生監督覆蓋率,配套完善工程水質凈化消毒設施,保障飲用水水質安全。
      6.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發揮了良好效益。一是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提高了農民健康水平。農民飲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減少了水性疾病傳播風險,節省了醫療費用。二是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大量農村勞動力從以前找水、拉水、背水中解放出來,增加了生產性投入,提高了收入水平。三是改善了農民生活條件,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自來水到戶的地方,近一半的農戶購置了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等家用電器,縮小了城鄉差距。四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高了黨和政府的威信。五是優先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飲水困難,投資上給予重點支持,政策上給予傾斜照顧,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廣西供水設備為您分享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妓女影院_图片小说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_久久99久久久

      <td id="u2u8e"></td>
        <big id="u2u8e"></big>

        <table id="u2u8e"><option id="u2u8e"></option></table>